奶粉價又升,同品牌貴一半
「一罐奶粉網上買四百幾蚊,已經算平啦,去舖頭買隨時要五百幾蚊!」是不少育有嬰幼兒的媽媽心聲。不同渠道購買奶粉難免有差價,而格價之後,究竟可以慳到幾多?健與美連鎖店竟可能貴過超市?
消委會的調查顯示,同一品牌的奶粉,在不同銷售點的最大差價可超過五成。(大公報)
消費者委員會調查十四間實體店的奶粉售價,發現有同一品牌的奶粉,在不同銷售點的最大差價竟逾五成,平均買兩罐便可慳足一包尿片錢;如果從不同渠道購買同一品牌的奶粉,一年的差價可能超過二千元。大公報記者上周在香港仔走訪多間店舖,發現奶粉售價差異頗大,其中俗稱「大仔奶粉」的2號奶粉(適合6至12個月大嬰兒食用),同一個品牌,在屈臣氏、萬寧等健與美連鎖店,每罐售價為225元,在連鎖超市的售價則高達279元,但在藥房只售198元,差價最多超過80元。有藥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因為藥房賺取的利潤相對較低。
連鎖店有六款貴過超市
消委會的嬰幼兒奶粉格價調查,由消委會職員親身到14間實體店舖,包括超市、健與美連鎖店、藥房或藥行,記錄售價,每兩個月進一次,截至今年五月,共涵蓋7個品牌的33款奶粉。結果發現,各渠道的整體奶粉價格自2021年7至9月逐步上調,至今年5月漸趨平穩;若比較今年4月及5月,健與美店有12款奶粉加價,加幅高達14.5%;超市有10款產品加價,加幅高達10.2%。
調查還指出,今年5月,健與美店有6款奶粉的平均價格貴過超市,相差幅度介乎5毫至19.5元,另有7款奶粉的平均價格與超市相同。
消委會並發現,有品牌的1號奶粉(初生至6個月嬰兒適用),今年5月在不同渠道的平均售價,由245元至325元。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形容,差價相當於「買三送一」。而有品牌的2號奶粉,在不同渠道的差價達50.7%,每罐差價高達112.7元。
消委會以某品牌奶粉在5月的售價為例,若一個嬰兒由初生至1歲,都是食該品牌的奶粉,在最高價和最低價的銷售渠道購買奶粉,推算涉及開支差距累計可達2382元。黃鳳嫺指出,不同平台價格差異大,可能因為銷售策略不同,藥房主要是薄利多銷。
嬰兒奶粉投訴按年倍升
今年1至6月期間,消委會收到56宗涉及嬰兒奶粉的投訴,較去年同期的31宗上升近一倍,當中超過九成涉及網購,主要是不滿延誤送貨、貨品質素、贈品或折扣問題等。消委會提醒,在網絡平台購買奶粉,需留意有效期、貨源保障等。消委會還建議,所有奶粉品牌網站全面提供零售銷售點資訊,增加消費者購買正貨的信心。
價高未必質優 勿盲信廣告
不少媽咪選購奶粉時篤信品牌,不過,消費者委員會提醒,勿被品牌、廣告吸引,價高未必一定代表質優,營養素符合嬰兒需要才是關鍵,建議媽媽從不同渠道格價,才能「慳到盡」。有媽媽表示,網購較實體店便宜;有媽媽表示,超市、健與美店價錢雖高,但貨源有保障。
李太表示,即使她已在網上購買奶粉,但近期亦已有漲價情形。(大公報)
新手媽網上連買12罐
「網購一罐400幾蚊,已經算平啦。」寶寶剛滿兩個月的李太表示,她選擇購買一款網上售價約400多元的奶粉,而該款奶粉在線下健與美店的價格則要500多元,她認為,差價原因主要在連鎖店可能收取產品的上架費,而這筆費用轉嫁消費者。不過她指出,雖然僅過了兩個月的時間,但自己所選購的奶粉產品已有漲價情況。
出於方便的考慮,李太一次過網購了整箱12罐奶粉,她表示,購買前會與商家確定保質期,產品亦有二維碼可以驗證。她坦言,一些標榜含有DHA、母乳成分的奶粉產品,確會更吸引自己選擇。
Shirley家中有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,她表示,藥房的價錢確實低過萬寧、屈臣氏、超市等,以自己購買的奶粉為例,每罐大約便宜20至30元。但她表示,差價在可接受範圍之內,因超市、健與美連鎖店購買方便,且貨源有保障,自己一般都會選擇在此類場所購買。
相關版面
往期推薦